西门子6ES7214-2AS23-0XB8千万库存
在工业控制中,用PLC控制的工程在上/下位机通讯上一般采用RS-232/RS-485串口通讯,这种方法对于数据量较大,通讯距离较远,实时性要求高的控制系统,很难满足通讯需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数控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控制系统正向虚拟化、网络化、集成化、分布化和节点智能化的方向发展。[1]许多大型PLC厂商生产的PLC都配备了相应的以太网通信模块,本文讨论了OMRONPLC的以太网通信体系结构,并以CP1H PLC的ENT2l以太网模块为例实现与计算机的通信。
1.Winsock网络通信控件
Winsock控件是不可视控件,它提供了访问TCP和UDP网络服务非常简便的途径,使编程人员开发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时,不必了解TCP的细节或调用低级的WinsockAPI函数,只通过设置Winsock控件的属性并调用其方法,就可直接连接到一台远程计算机进行,并可实现双向数据交换。
WinSock主要支持两种类型的套接字:①流式套接字(StreamSocket)也称面向连接方式,该方式对应的是TCP协议,其传输特点是通信可靠性高,可以保证数据流的传输是可靠的、有序的、无重复的,可提供双向的数据流,数据被看作字节流,无长度限制。②数据报套接字(DatagramSocket)又称无连接方式,对应的是UDP协议,这种方式不提供数据传输的正确性、有序性和无重复性,因为它支持面向记录的数据流。传输的数据可能丢失和重复,并且接收顺序混乱,报文长度是有限的。考虑到本系统对通信可靠性和正确性的要求很高,选用流式套接字方式。基于Client/Server模式的流式套接字通讯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流式套接字进程通讯过程时序图
2.Ethernet网络通信单元的设置
在组建网络时,根据网络类型的不同,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需要安装相应的通信单元,PLC上需安装Ethernet网络通信模块,例如0MR0N公司的CJ1W—ETN21以太网模块。应用之前必需对网络进行必要的设置,分为开关设置和CPU总线单元系统设置。
开关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确定分配给CJ1W—ETN21单元的内存工作区(CIO区、DM区),该地址在CPU总线区,由UNITNo.开关确定ETN单元的单元号范围为0~F;NODENo.旋转开关设定两组l6进制数作为ETN单元在网络中的节点号,范围为O1~7E;IP地址设置网络号和主机节点号,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分4段以十进制数表示。
CPU总线单元设置主要通过编程设备如CX—Programmer软件或编程器对网络单元进行模式、本地IP地址、子网掩码、FINS端口号、FTP登录名及口令和IP路由器表等项进行设定。若使用FINS/TCP协议,则还需在以太网单元设置中修改FINS/TCP项的部分参数,如:自动分配的FINS节点号、是否保持激活等项。
3.面向上位计算机的通信协议
如图2所示,以太网的分层模型分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网际层(InternetLayer)、传输层(Transpot Layer)和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其中:传输层可使用无连接的UDP或需建立连接的TCP协议;应用层为FINS(Factory InterfaceNetwork Service)协议,FINS协议是由OMRON公司开发的用于工厂自动化控制网络的指令响应系统。主要规定对PLC存储空间的数据读写等操作方法。应用层使用FINS协议,传输层使用TCP协议的通信实现方法称为FINS/TCP方法。
图2 网络的分层结构
FINS协议包含指令系统和响应系统,其命令帧格是由FINS报头、指令代码、响应代码和正文等几部分组成。从上位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和响应必须符合下面帧的格式要求,并提供合适的FINS报头信息。[3-4]FINS通信服务是通过FINS命令帧和它们对应的响应帧交换实现的。
FINS命令/响应帧格式如图3所示。FINS/TCP header中规定了五种命令,用于客户机(hostcomputer)与服务器(PLC)之间通信:发送客户机节点地址(node address);(2)发送服务器节点地址(nodeaddress);(3)发送Fins frame;(4)Fins frame发送出错通知;(5)客户机与服务器联机确认。
图3 FINS命令/响应帧格式
FX系列PLC有基本逻辑指令20或27条、步进指令2条、功能指令100多条(不同系列有所不同)。本节以FX2N为例,介绍其基本逻辑指令和步进指令及其应用。
FX2N的共有27条基本逻辑指令,其中包含了有些子系列PLC的20条基本逻辑指令。
主控指令(MC/MCR):(1)MC(主控指令)用于公共串联触点的连接。执行MC后,左母线移到MC触点的后面。(2)MCR(主控复位指令)它是MC指令的复位指令,即利用MCR指令恢复原左母线的位置。
在编程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多个线圈受一个或一组触点控制,如果在每个线圈的控制电路中都串入同样的触点,将占用很多存储单元,使用主控指令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MC、MCR指令的使用,利用MC N0 M100实现左母线右移,使Y0、Y1都在X0的控制之下,其中N0表示嵌套等级,在无嵌套结构中N0的使用次数无限制;利用MCR N0恢复到原左母线状态。如果X0断开则会跳过MC、MCR之间的指令向下执行。
MC、MCR指令的使用说明:(1)MC、MCR指令的目标元件为Y和M,但不能用特殊辅助继电器。MC占3个程序步,MCR占2个程序步;(2)主控触点在梯形图中与一般触点垂直。主控触点是与左母线相连的常开触点,是控制一组电路的总开关。与主控触点相连的触点必须用LD或LDI指令。(3)MC指令的输入触点断开时,在MC和MCR之内的积算定时器、计数器、用复位/置位指令驱动的元件保持其之前的状态不变。非积算定时器和计数器,用OUT指令驱动的元件将复位,当X0断开,Y0和Y1即变为OFF。(4)在一个MC指令区内若再使用MC指令称为嵌套。嵌套级数多为8级,编号按N0→N1→N2→N3→N4→N5→N6→N7顺序增大,每级的返回用对应的MCR指令,从编号大的嵌套级开始复位。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以及工业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在工业电机拖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PLC的功能强大、容易使用、高可靠性,常常被用来作为现场数据的采集和设备的控制。本设计就是利用变频器和PLC实现水池水位的控制。
变频器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它建立在控制技术、电子电力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它与传统的交流拖动系统相比,利用变频器对交流电动机进行调速控制,有许多优点,如节电、容易实现对现有电动机的调速控制、可以实现大范围内的高效连续调速控制、实现速度的jingque控制。容易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切换,可以进行高额度的起停运转,可以进行电气制动,可以对电动机进行高速驱动。完善的保护功能:变频器保护功能很强,在运行过程中能随时检测到各种故障,并显示故障类别(如电网瞬时电压降低,电网缺相,直流过电压,功率模块过热,电机短路等),并立即封锁输出电压。这种“自我保护”的功能,不仅保护了变频器,还保护了电机不易损坏。
PLC特点:,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平均故障时间为几十万小时。PLC采用了许多硬件和软件抗干扰措施。第二,编程简单、使用方便目前大多数PLC采用继电器控制形式的梯形图编程方式,很容易被操作人员接受。一些PLC还根据具体问题设计了如步进梯形指令等,简化了编程。第三,设计安装容易,维护工作量少。第四,适用于恶劣的工业环境,采用封装的方式,适合于各种震动、腐蚀、有毒气体等的应用场合。第五,与外部设备连接方便,采用统一接线方式的可拆装的活动端子排,提供不同的端子功能适合于多种电气规格。第六,功能完善、通用性强、体积小、能耗低、性能价格比高。
在应用PLC系统设计时,应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才能保证系统工作的稳定。
(1)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
(2)系统结构力求简单;
(3)系统工作要稳定、可靠;
(4)控制系统能方便的进行功能扩展、升级;
(5)人机界面友好。
本系统中,为了实现能源的充分利用和生产的需要,需要对电机进行转速调节,考虑到电机的启动、运行、调速和制动的特性,采用ABB公司的ABBACS800变频器,系统中由S7-200系列PLC完成数据的采集和对变频器、电机等设备的控制任务。基于S7-200PLC的编程软件,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大量采用代码重用,减少软件的开发和维护。系统利用对PLC软件的设计,实现变频器的参数设置、故障诊断和电机的启动和停止。
1本设计的控制要求:
1)系统要求用户能够的直观了解现场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水位的变化;
2)要求用户能够远程控制变频器的启动和停止;
3)用户可自行设置水位的高低,以控制变频器的起停;
4)变频器及其他设备的故障信息能够及时反映在远程PLC上;
5)具有水位过高、过低报警和提示用户功能;
2本设计控制结构:
由于现场有一台电机作为被控对象,可以使用单台PLC进行单个对象的控制,只要适当的选用高性能的PLC,完全能够胜任此功能。
PLC采集传感器、监控电机及变频器等有关的各类对象的信息。本系统中,对电机采用一台变频器来进行频率的调节控制。采用PLC输出的模拟量信号作为变频器的控制端输入信号,从而控制电机转速大小,并且向PLC反馈自身的工作状态信号,当发生故障时,能够向PLC发出报警信号。由于变频调速是通过改变电动机定子供电频率以改变同步转速来实现的,故在调速过程中从高速到低速都可以保持有限的转差功率,具有高效率、宽范围、高精度的调速性能。
3设备的选型
(1)PLC及其扩展模块的选型:
目前,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大、中、小型PLC,小到作为少量的继电器装置的替代品,大到作为分布式系统中的上位机,几乎可以满足各种工业控制的需要。新的PLC产品还在不断的涌现,那么,如何选择一个合适PLC?
本系统有一台电机、一个液位传感器、一个变频器、五个继电器,共有十八个I/O点,它们构成被控对象。综合分析各类PLC的特点,终选西门子公司的S7系列PLC。
由于CPU226集成24输入/16输出共40个数字量I/O点,完全能满足控制要求。此PLC可连接7个扩展模块,大扩展至248路数字量I/O点或35路模拟量I/O点。26K字节程序和数据存储空间。6个独立的30kHz高速计数器,2路独立的20kHz高速脉冲输出,具有PID控制器。2个RS485通讯/编程口,具有PPI通讯协议、MPI通讯协议和自由方式通讯能力。I/O端子排可很容易地整体拆卸。用于较高要求的控制系统,具有更多的输入/输出点,更强的模块扩展能力,更快的运行速度和功能更强的内部集成特殊功能。
根据上述分析,参照西门子S7-200产品目录,选用主机为CPU226PLC一台、另加上一台模拟量扩展模块EM235。
(2)变频器模块的选型:
目前,市场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变频器,本设计采用ABB公司的ABBACS800变频器。ACS800系列传动产品大的优点就是在全功率范围内统一使用了相同的控制技术,例如启动向导,自定义编程,DTC控制,通用备件,通用的接口技术,以及用于选型、调试和维护的通用软件工具。内含启动引导程序,令您调试易如反掌;自定义编程:内置可编程模块,犹如PLC令您发挥自如;体积小巧:内置滤波器,斩波器及电抗器、性能卓越。
4系统的控制流程:
(1)程序设计前准备工作:了解系统概况,形成整体概念,熟悉被控对象、编制出高质量的程序,充分利用手头的硬件和软件工具。
(2)程序框图设计:这步的主要工作是根据软件设计规格书的总体要求和控制系统具体要求,确定应用程序的基本结构、按程序设计标准绘制出程序结构框图,在根据工艺要求,绘制出各功能单元的详细功能框图。
(3)编写程序:编写程序就是根据设计出的框图逐条地编写控制程序,这是整个程序设计工作的核心部分。
(4)程序测试和调试:程序测试和调试不同,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软件调试的任务是诊断和改正软件中的错误。
(5)编写程序说明书:程序说明书是对程序的综合说明,是整个程序设计工作的
5程序结构:
本程序分为三部分:主程序、各个子程序、和中断程序(见第四章)。逻辑运算及报警处理等放在主程序中。系统初始化的一些工作及液位显示放在子程序中完成,用以节省时间。利用定时中断功能实现PID控制的定时采样及输出控制。在本系统中,只用比例积分控制,确定增益和时间常数为:增益Kc=0.25;采样时间Ts=0.1S;积分时间Ti=30S;微分时间Td=0S。
6PLC编程软件。
本设计使用的是软件是STEP7-Micro/WIN,该软件主要协助用户开发应用程序,除了具有创建程序的相关功能,还有一些文档管理等工具性功能,还可直接通过软件设置PLC的工作方式、参数和运行监控等。
该软件可以工作于联机和离线两种工作方式,所谓联机是指直接与PLC连接,允许两者之间进行通信,如上装或下载用户程序和组态数据等。离线则是指不直接与PLC联系,所有程序及参数暂时存入磁盘,联机后再下载至PLC。
当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
(一) 输入采样阶段
在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象区中的相应得单元内。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均能被读入。
(二) 用户程序执行阶段
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在扫描每一条梯形图时,又总是先扫描梯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刷新该逻辑线圈在系统RAM存储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刷新该输出线圈在I/O映象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确定是否要执行该梯形图所规定的特殊功能指令。
即,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只有输入点在I/O映象区内的状态和数据不会发生变化,而其他输出点和软设备在I/O映象区或系统RAM存储区内的状态和数据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排在上面的梯形图,其程序执行结果会对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这些线圈或数据的梯形图起作用;排在下面的梯形图,其被刷新的逻辑线圈的状态或数据只能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才能对排在其上面的程序起作用。
(三) 输出刷新阶段
当扫描用户程序结束后,PLC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在此期间,CPU按照I/O映象区内对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锁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设。这时,才是PLC的真正输出
同样的若干条梯形图,其排列次序不同,执行的结果也不同。采用扫描用户程序的运行结果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的硬逻辑并行运行的结果有所区别。当然,如果扫描周期所占用的时间对整个运行来说可以忽略,那么二者之间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一般来说,PLC的扫描周期包括自诊断、通讯等,即一个扫描周期等于自诊断、通讯、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等所有时间的总和。
2.3.3现场控制设备
在整个过程控制系统中容易发生故障地点在现场,表2列出了现场中容易出故障的几个方面。
1)类故障点(也是故障多的地点)在继电器、接触器。如该生产线PLC控制系统的日常维护中,电气备件消耗量大的为各类继电器或空气开关。主要原因除产品本身外,就是现场环境比较恶劣,接触器触点易打火或氧化,发热变形直至不能使用。在该生产线上所有现场的控制箱都是选用密闭性较好的盘柜,其内部元器件较其他采用敞开式盘柜内元器件的使用寿命明显要长。减少此类故障应尽量选用高性能继电器,改善元器件使用环境,减少更换的频率,以减少其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2)第二类故障多发点在阀门或闸板这一类的设备上,因为这类设备的关键执行部位,相对的位移一般较大,或者要经过电气转换等几个步骤才能完成阀门或闸板的位置转换,或者利用电动执行机构推拉阀门或闸板的位置转换,机械、电气、液压等各环节稍有不到位就会产生误差或故障。长期使用缺乏维护,机械、电气失灵是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在系统运行时要加强对此类设备的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我厂对此类设备建立了严格的点检制度,经常检查阀门是否变形,执行机构是否灵活可用,控制器是否有效等,很好地保证了整个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3)第三类故障点可能发生在开关、极限位置、安全保护和现场操作上的一些元件或设备上,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长期磨损,也可能是长期不用而锈蚀老化。如该生产线窑尾料球储库上的布料行走车来回移动频繁,现场粉尘较大,接近开关触点出现变形、氧化、粉尘堵塞等从而导致触点接触不好或机构动作不灵敏。对于这类设备故障的处理主要体现在定期维护,使设备时刻处于完好状态。对于限位开关尤其是重型设备上的限位开关除了定期检修外,还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加入多重的保护措施。
4)第四类故障点可能发生在PLC系统中的子设备,如接线盒、线端子、螺栓螺母等处。这类故障产生的原因除了设备本身的制作工艺原因外还和安装工艺有关,如有人认为电线和螺钉连接是压的越紧越好,但在二次维修时很容易导致拆卸困难,大力拆卸时容易造成连接件及其附近部件的损害。长期的打火、锈蚀等也是造成故障的原因。根据工程经验,这类故障一般是很难发现和维修的。在设备的安装和维修中一定要按照安装要求的安装工艺进行,不留设备隐患。
5)第五类故障点是传感器和仪表,这类故障在控制系统中一般反映在信号的不正常。这类设备安装时信号线的屏蔽层应单端可靠接地,并尽量与动力电缆分开敷设,特别是高干扰的变频器输出电缆,要在PIC内部进行软件滤波。这类故障的发现及处理也和日常点巡检有关,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6)第六类故障主要是电源、地线和信号线的噪声(干扰),问题的解决或改善主要在于工程设计时的经验和日常维护中的观察分析。
要减小故障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重视工厂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在日常的工作中要遵守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些相关的规定,如保持集中控制室的环境等等,在生产中也要加强这些方面的霄理。
结束语
过程控制系统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分析故障或处理故障时也要注意系统性,单独的对某一部分的优化有时并不能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如过分追求元器件的精度而不考虑实际的需要以及和相关设备精度的匹配,将徒然增加系统成本。在日常维护中也有过把系统越改越复杂的现象,如采用复杂的控制方式和设备来实现本可以用简单装置来实现的控制,违背了经济、简单、实用的原则,并可能会增加故障率,这也是要注意的地方。
为了延长PLC控制系统的寿命,在系统设计和生产使用中要对该系统的设备消耗、元器件设备故障发生点有较明白的估计,也就是说,要知道整个系统哪些部件容易出故障,以便采取措施。现以特种水泥1号线的PLC过程控制系统为例,对PLC过程控制系统故障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希望能对PLC过程控制系统的系统设计和U常维护有所帮助。
1.系统故障的概念
系统故障一般指整个生产控制系统失效的总和,它又可分为PLC故障和现场生产控制设备故障两部分。PLC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主机箱、扩展机箱、I/O模块及相关的网络和外部设备。现场生产控制设备包括I/O端口和现场控制检测设备,如继电器、接触器、阀门、电动机等。
2.系统的故障统计及分析处理
2.1我厂特种水泥1号线过程控制系统简介
2000年该系统改造时采用日本二菱公司的A2系列PIC为核心组成的PLC过程控制系统。
该系统有2个集中控制室:窑尾控制室和窑头控制室,其中窑头控制室为主站;2个现场工作站:窑尾生料自动配料工作站和窑尾成球盘自动加水成球工作站;2个电视监控系统:预热器进口下料监控和窑头电视看火。
现场工作站是独立的微机自动控制系统,它与主站只进行模拟量的通讯和开关量的联锁。主站与从站间采用帧同步全双工通讯方式:
2.2系统
故障数据的统计
经统计,系统故障共计126次,其中PLC的故障比例约为4.7%,现场部分故障比例约为95.3%,:对照其他PLC过程控制系统的故障数据,并考虑该系统运行时间不是很长,该比例比较接近一般PLC过程控制系统的故障分布规律,有一定的普遍性。一般来讲PIC部分的故障比例约为5%,现场控制设备的故障比例约为95%。
PLC过程控制系统故障分布的估计
2.3系统故障分析及处理
2.3.1PLC主机系统
PLC主机系统容易发生故障的地方一般在电源系统和通讯网络系统,电源在连续工作、散热中,电压和电流的波动冲击是不可避免的。通讯及网络受外部干扰的可能性大,外部环境是造成通讯外部设备故障的大因素之一。系统总线的损坏主要由于现在PLC多为插件结构,长期使用插拔模块会造成局部印刷板或底板、接插件接口等处的总线损坏,在空气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的影响下,总线的塑料老化、印刷线路的老化、接触点的氧化等都是系统总线损耗的原因。在系统设计和处理系统故障的时候要考虑到空气、尘埃、紫外线等因素对设备的破坏。目前PLC的主存储器大多采用可擦写ROM,其使用寿命除了主要与制作工艺相关外,还和底板的供电、CPU模块工艺水平有关。而PLC的中央处理器目前都采用高性能的处理芯片,故障率已经大大下降。对于PLC主机系统的故障的预防及处理主要是提高集中控制室的管理水平,加装降温措施,定期除尘,使PLC的外部环境符合其安装运行要求;在系统维修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谨防人为的对主机系统造成损害。
2.3.2PLC的I/O端口
PLC大的薄弱环节在I/O端口。PLC的技术优势在于其I/O端口,在主机系统的技术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下,I/O模块是体现PLC性能的关键部件,它也是PLC损坏中的突出环节。要减少I/O模块的故障就要减少
外部各种干扰对其影响,要按照其使用的要求进行使用,不可随意减少其外部保护设备,分析主要的干扰因素,对主要干扰源要进行隔离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