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ES7212-1BB23-0XB8多仓发货
1 引言
可编程控制器是专门为工业控制设计的,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厂家采取了多层次抗干扰措施,使系统能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下与强电设备一起工作。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很高,PLC整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高达几万小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LC的功能也越来越强,使用越来越方便,在工业控制系统中使用日益广泛。整机的可靠性高只是保证系统可靠工作的前提,还必须在设计和安装PLC系统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措施,才能保证系统可靠工作。本文主要论述在设计和安装PLC系统过程中的干扰措施。
2PLC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
可编程控制器硬件系统由PLC主机、功能I/O单元和外部设备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PLC主机由CPU、存储器、基本I/O模块、I/O扩展接口、外设接口和电源等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由内部系统总线连接。
3PLC系统设计时的抗干扰措施
3.1 硬件措施
(1) 屏蔽:对电源变压器、中央处理器、编程器等主要部件,采用导电、导磁性良好的材料进行屏蔽处理,以防止外界干扰信号的影响。
(2) 滤波:对供电系统计输入线路采用多种形式的滤波处理,以消除和抑制高频干扰信号,也削弱了个模块间的相互影响。
(3)电源调整与保护:电源波动造成电压畸变或毛刺,将对PLC及I/O模块产生不良影响。对微处理器核心部件所需要的+5V电源采用多级滤波处理,并用集成电压调整器进行调整,以适应交流电网的波动和过电压、欠电压的影响。尽量时电源线平行走线,时电源线对地呈低阻抗,以减少电源噪声干扰。其屏蔽层接地方式不同,对干扰抑制效果不一样,一般次级线圈不能接地。输入、输出线应用双绞线且屏蔽层应可靠接地,以抑制共摸干扰。
(4)隔离:在微处理器与I/O电路之间,采用光电隔离措施,有效地把他们各离开来,以防外部的干扰信号及地线环路中产生的噪声电信号通过公共地线进入PLC本机,从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5)采用模块式结构:这种结构有助于在故障发生时进行短时期修复,一旦查出某一模块出现故障,可迅速更换,使系统恢复正常工作,也有助于加速查找系统故障的原因。
3.2 软件措施
为了提高输入信号的信噪比,常采用软件数字滤波来提高有用信号真实性。对于有大幅度随机干扰的系统,采用程序限幅法,即连续采样5次,若某一次采样支援远大于其他几次采样的幅值,那么就舍取之。对于流量、压力、液面、位移等参数,往往在一定范围内频繁波动,则采用算术平均法。即用n次采样的平均值来代替当前值。一般认为:流量n=12,压力n=4合适。
(1) 故障诊断:系统软件定期地检测外界环境,如掉电、欠电压、锂电池电压过低及强干扰信号等,以便及时反映和处理。
(2) 信号保护和恢复:当偶尔性故障发生时,不破坏PLC内部的信息,一旦故障现象消失,就可以恢复正常,继续原来的工作。
(3) 设置警戒时钟WDT:如果程序循环扫描执行时间超过了WDT规定的时间,预示了程序进入死循环,立即报警。
(4) 加强对程序的检查和校验:一旦程序有错,立即报警,并停止执行程序。
(5) 对程序及动态数据进行电池后备:当停电时利用后备电池供电,保持有关信息和状态数据不丢失。
4PLC系统安装时的抗干扰措施
PLC各部分的组成和系统连接及装配方法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上安装要求进行,这一点非常重要,是保证系统可靠运行的基本条件。
4.1 电源接线和地线接线
要合理布置电源线,强电与弱电要严格分开,且弱电电源线要尽量加。
接地在消除干扰上起很大的作用。交流地是PLC控制系统供电所必需的,它通过变压器中心点构成供电两条回路之一。这条会路上的电流、各种谐波电流等是个严重的干扰元。交流地线、直流地线、模拟地和数字地等必须分开。数字地和模拟地的共点地好置悬浮方式。地线各点之间的电位差尽可能小,尽量加粗地线,有条件可采用环形地线。
系统地端子(LG)是抗干扰的中性端子,通常不需要接地,可是,当电磁干扰比较严重时,这个端子需与接大地的端子(GR)连接。为防止电流冲击,应使用截面积大于2mm2的14#专用接地线将GR端与大地相接,接地电阻应小于100Ω,接地长度小于20m。
4.2 输出端子的接线
(1)当几个外部设备连接带一个电源上时,应使用短接片将其输出端子对应的公共端子短接。输出端可以使用不同的电压,这时其对应的公共端应分别接入不同的电压源。
(2)交流输出线与直流输出线不能使用同一根电缆。输出线应远离高压线核动力线,且不得并行。不得将外部设备连接到带“·”的输出端上。
(3)输出回路中应有熔断器保护PLC的输出元件。流入输出端子的大电流不应超过PLC的允许值,否则必须外接接触器或继电器。同样,若负载电流低于规定的小值时,应并联一个阻容吸收电路,如图2所示。电阻取50Ω,电容取0.1μf。
(4)电感性负载断电时会产生很大的自感电动势,当电路接通时,起触点处将产生电弧,严重时,发生触点烧结。要在电感线圈上并联一个续流二极管。如图3所示。
4.3 电缆的敷设
当动力电缆超过10A/400V或20A/220V,若要求与输入输出电缆并行放置,那么在两者之间至少相隔300 mm。
如果将它们放在一个槽内时,它们之间必须间隔100 mm以上,且一定要用接地的金属屏蔽起来。
特别注意的是PLC的基本单元与扩展单元之间的电缆是传送电压低的高频信号,很易受到干扰,不能将它与其他电缆设在同一管道内。使用的电缆应是截面积小于1.5mm2的屏蔽电缆。好使用电缆管敷设电缆。使用排线槽时。长度瑶足以包含全部的输入输出连线,并与其它电缆分开。
把输入线绞合,绞合的双绞线能降低共膜干扰,由于改变了导线电磁感应的方向,从而使其感应相互抵消。如图4所示。
信号采集是模拟线路时导线可捆扎在一起。数据线和脉冲线不能接近或捆扎在一起。否则数据线上全“1”时,在脉冲线上造成干扰,亦然。
使用屏蔽线作输入线,只需一端接地。若两端接地,由于接地电位差在屏蔽层内会流过电流而长生干扰。为了泄放高频干扰,数字信号线的屏蔽层应并联电位均衡线,其电阻应小于屏蔽电阻的十分之一,并将屏蔽层两端接地,若考虑抑制低频干扰也可一端接地。
5 结束语
PLC应用系统工作环境恶劣,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干扰,PLC本机的可靠度很高。在系统设计和安装时,仍必须对环境作全面的分析,确定干扰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措施,以保证系统长期稳定的工作。
1 引言
PLC作为一种成熟稳定可靠的控制器,目前已经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PLC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一个完善的PLC系统除了能够正常运行,满足工业控制的要求,还必须能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及时进行故障诊断和故障处理。故障自诊断功能是工业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工业控制具有较高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故障诊断一般有两种途径:故障树方法和专家系统方法。故障树方法利用系统的故障逻辑结构进行逻辑推理,由错误的输出找到可能的输入错误。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系统结构相对简单,各部分耦合少的情况。专家系统方法通过建立系统故障的知识库与推理机,计算机借助现场的数据利用知识库和推理机进行深入的逻辑推理,找出故障原因。这种方法适用于系统结构复杂,各部分耦合强的大型工业系统。
本文根据故障树推理与专家经验规则推理相结合的方法,以某火电厂输煤控制系统的设计为例,介绍了一种利用PLC和上位计算机进行故障诊断的PLC系统设计。
2系统设计
故障诊断系统建立在基于PLC和上位计算机组成的控制系统上。PLC在故障诊断系统中的功能主要是完成输煤系统设备故障信号检测、预处理,转化存储并传输给上位计算机。上位计算机由于具有强大的科学计算功能,利用专家知识和专家库,完成从故障特征到故障原因的识别工作。并通过人机界面,给出故障定位,报告和解释故障诊断结果,并为操作员给出相应的排除故障的建议。
3 PLC程序设计
在进行故障诊断设计时,必须对整个系统可能会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得到系统的故障层次结构,利用这种层次结构进行故障诊断部分的设计。以火电厂输煤控制系统的故障结构为例。为了描述简单,这里作了一定的简化。图1为系统的故障层次结构。
图1 系统故障层次结构
系统故障结构的层次性为故障诊断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层次模型。在进行系统的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故障结构的层次,合理安排逻辑流程。在引入故障输入点时应注意:必须将系统所有可能引起故障的检测点引入PLC,以便系统能及时进行故障处理;应在系统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多的将底层的故障输入信息引入PLC的程序中,以便得到更多的故障检测信息为系统的故障自诊断提供服务。
(1) 故障点的记录
为了得到系统的故障情况实现系统的故障自诊断,PLC必须将所有故障检测点的状态反映给内部寄存器,图2是用来记录故障点的部分程序。
IR4.02是输入的IO节点,表示A侧皮带信号,当输煤系统使用A侧皮带正常运行时4.02的值为1,当4.02变为0时,说明A侧皮带信号出了故障,此时利用上升沿微分指令记录这次的信号跳变。这样这次事故就记录在IR31.00中。程序设计中将IR31作为记录底层故障信息的寄存器,由于内部寄存器IR有16位,能够记录16种不同的故障原因。如果有更多的故障需要记录,可以设置多个寄存器字。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引起故障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往往一个故障会引起另一些故障的发生,还有关键的一点是程序要能记录先发生的故障。这也需要通过PLC编程实现,程序只对开始发生的故障敏感。
图2 记录故障的部分PLC程序
(2) 多次故障事件的记录
由于系统实际长时间的运行中,可能会出现多次故障,为了检修和维护方便,还需要PLC能够将多次故障事件记录下来。OMRONC200H型PLC的数据存储区(DM区)可以间接寻址,利用这一点,可以在DM区划出一定的区域,用来记录每次故障事件,包括故障类型和事件发生的时间(日期,小时,分钟,秒)。这一段DM区域可以循环记录,实际使用中记录了后50次故障的情况,这些记录是系统运行的重要资料,方便了运行人员了解设备情况,对其进行检修和维护。
(3) 模拟量故障的诊断
对于模拟量信号例如犁煤车,给煤车电机电流的故障诊断,利用模拟量模块,接收来自电流变送器的模拟信号,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与整定值或系统允许的极限值比较,若在允许范围之内则表明对应的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如果实际值接近或达到极限值,则为不正常状态。判断故障发生与否的极限值根据实际系统相应的参数变化范围确定。
(4) 各种故障信息的串行通信
上位机通过串行通讯及时读取PLC的内部寄存器区的各种故障信息。利用PLC的RS232通信接口,可与上位计算机进行Hostbbbb方式串行通信。通信时,上位计算机向PLC发出一帧命令帧,包括操作命令、寄存器类型、起始地址与要读取的寄存区数目等。PLC收到命令帧后会做出响应,如果没有错误则向上位计算机发出响应帧,响应帧中包含了上位机需要查询的寄存器值。
上位计算机通过读取数据寄存区的值来获取当前PLC的工作状况,上位计算机对PLC的控制也可通过对该区的写操作来完成。具体的通信实现可以参考相关资料,这里不作详细论述。
4借鉴专家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的实现
系统故障结构的层次性为故障诊断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层次模型,可以利用基于模型的故障树法。在进行比较详尽的故障诊断以及系统故障存在耦合时,仅仅使用故障树法是不够的,必须借鉴专家系统的方法。
(1) 面向对象的“知识对象”, 大大提高了故障诊断的推理效率
在传统的专家系统中,知识被组织成知识库的形式,推理机进行推理时,要从知识库表示的所有空间中搜索所需的知识。这种方法有搜索空间大,推理效率低的缺点。“知识对象”的概念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知识对象”是一个逻辑概念,它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将知识源和黑板都表达为对象,在知识对象的内部封装了专家系统和推理机、解释器。当相应的知识对象被激活后,就在对象内部进行推理,大大提高了推理效率。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和故障推理的过程,在这里知识对象被具体化为故障节点。故障节点是进行诊断推理的基本单位,诊断信息在故障节点间层层传递,故障节点内部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推理并终确定故障原因。
图3为系统部分故障节点的层次结构。图3可以看出,故障节点在结构上以虚线为分界线分为两个部分。上一部分层次清晰,在这一部分可以采用基于故障模型的故障树方法;下一部分由于结构复杂,耦合性较强,构造模型困难,可采用专家系统的推导方法。
图3 故障节点层次图
故障节点呈网状分布,1个节点可能有1个或多个父节点,也可能有1个或多个子节点。子节点和父节点之间的关系由故障层次和子节点故障层次来表示。如节点1的子节点故障层次为1,而节点2和节点3的故障层次为1,则节点2和节点3是节点1的子节点。故障层次和子节点故障层次不仅指明了故障节点结构上的层次,也隐含了推理规则。
(2) 对象类型与推理节点
对象类型表示该故障节点在故障推理中的作用,它可分为3类:根节点,叶节点,推理节点。根节点的故障由它的子节点产生,应到其子节点中去继续推理。叶节点是底层故障。叶节点没有子节点。推理节点是故障诊断规则为集中的节点,检测节点可以视为推理节点的子节点,它为推理节点的推理过程提供相关的信息。我们在推理节点并不是判断该节点是否存在故障,而是利用推理节点封装的规则库与推理机,结合检测节点提供的信息进行故障推理,找出故障原因。
(3) 故障节点的检测方式
地址段是节点的位置(本系统中是PLC中的寄存器)。数据段根据用户的需要可以为一个或几个,数据段中数据的定义与节点的性质有关。检测方式表明在该节点系统进行何种操作。主程序根据故障节点的检测方式选取相应的处理函数。该函数是检测手段与推理规则的结合,故可称之为检测/推理函数。一方面它可以检测故障节点本身的状态,另一方面使用推理机制推断故障原因。性质类似的节点使用相同的检测/推理函数,利用地址段和数据段中的值加以区别。
(4) 各节点的注释段要有相应帮助信息
各节点的注释段不仅能记录故障的原因和维修方法,还可以记录其他的帮助信息。有时因系统的检测手段不完备,或规则不完全,推导过程要进行人机对话。这时候如果节点的注释段中有相应帮助信息,可以给用户以提示或指导用户进行操作,使推理能顺利进行。
本系统的故障诊断通过在上位计算机上用VC6.0开发的应用程序实现,集成在上位机监控系统中。在运行中给操作人员提示,指导用户进行操作,了解设备状态,判断故障发生原因,并可给出相应的维修建议。用户也可以对故障诊断进行指导和修正。
5 结束语
按以上故障诊断原理构造的故障诊断系统在火电厂输煤PLC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应用。从实际运行来看,故障诊断系统能准确而迅速地判断出故障的原因,方便运行人员维护和检修,大大地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智能化水平。这种设计对类似的工业控制系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1 引言
现代化的工厂中,PLC系统作为工业控制的基础设备已经非常普及。在很多工厂应用中,需要对现场采集过来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如果使用专用脉冲计数模块,可以采集到高速脉冲信号。脉冲模块价格昂贵,在一些采集低速脉冲信号的场合其实可以使用普通的开关量输入模块代替脉冲计数模块。这样可以降低系统成套费用和系统的复杂程度,也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如果使用普通开关量输入模块代替脉冲计数模块,就存在一个问题:普通开关量输入模块采集脉冲信号的速度的极限是多少?存在哪些制约条件?以下将以AB公司的ControlLogix1756系列PLC系统为基础,就这个问题谈一些分析。
2 模块响应速度的制约
开关量输入模块要检测到一个脉冲信号,必须能完整地采集到脉冲产生的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开关量输入模块检测脉冲信号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三个过程。
图1 开关量模块检测脉冲信号过程
从图1可以看出,开关量输入模块能检测到的脉冲信号至少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脉冲宽度 t1>T1;
(2) 脉冲周期 t0>T1+T3;
(3) 脉冲间隔 t2>T3。
以AB公司1756-IB16D开关量输入模块为例,其ON时间 =1,2,or3ms;其OFF时间=4,5,13,or22ms。其不同的ON/OFF时间可以由系统进行配置。在配置快的ON/OFF时间的条件下,可以计算出,1756-IB16D开关量输入模块快可以检测出脉冲宽度为1ms,脉冲周期为5ms的脉冲。如果脉冲宽度增加几个毫秒,脉冲周期就相应增加几个毫秒。结论如下:理想的情况下,1756-IB16D开关量输入模块可以分辨速度低于200个/秒、脉冲宽度大于1ms的脉冲信号。
3PLC系统扫描时间的制约
PLC的工作原理是分时扫描,PLC的一个完整扫描周期包括全部I/O更新一次的时间和PLC程序执行一次的时间。PLC系统的扫描时间和系统网络情况、远程站的数量以及PLC的CPU模块信号有关。如果现场开关量输入模块检测出的脉冲信号在一个PLC扫描周期内大于1个,PLC系统将不能正确反映现场脉冲的数量。
PLC系统对开关量输入模块检测信号判断的详细分析如图2。
图2 PLC系统对开关量输入模块检测信号的判断
PLC系统通过扫描更新I/O信息,假设在时刻0、t1、t2、t3,PLC系统扫描到信号源处,由图2可以看出:
(1)对于脉冲信号1,PLC系统没有检测到任何脉冲信号。可以得到结论:如果脉冲信号脉冲周期T1<PLC扫描周期T,PLC系统将不能检测出正确的脉冲数量。
(2) 对于脉冲信号2, PLC系统同样没有检测到任何脉冲信号。这是因为脉冲信号2的脉冲宽度T0<PLC扫描周期T,脉冲信号的变化有可能发生在一个PLC扫描周期T之内。
(3)对于脉冲信号3,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T0>PLC扫描周期T,脉冲周期T1-脉冲宽度T0<PLC扫描周期T,PLC系统未能检测到个信号的消失,此时,PLC系统仍然未能检测出正确的脉冲数量。
(4)对于脉冲信号4,脉冲信号脉冲周期T1>PLC扫描周期T,脉冲周期T1-脉冲宽度T0>PLC扫描周期T,PLC系统能检测出正确的脉冲数量。
对于一个使用AB公司的ControlLogix1756-L55系列的CPU模块,远程I/O通讯模块选用ControlNet模块1756-CNBR,系统I/O总点数为2000点,远程I/O站数量为6个的中型系统来讲,一个PLC扫描周期约为40~70ms。对于本系统来讲,能可靠检测的脉冲信号脉冲宽度应大于70ms,个脉冲信号结束至第二个脉冲信号发出的小时间间隔应大于70ms。
4 结束语
如果使用普通开关量输入模块代替脉冲计数模块,对脉冲输入信号的制约条件主要是PLC系统的系统扫描时间。对于AB公司的PLC系统来讲,对于脉冲宽度>70ms,个脉冲信号结束至第二个脉冲信号发出的小时间间隔大于70ms的脉冲信号是可以可靠接收的。对于其他品牌的PLC系统来讲,其基本工作方式与AB公司的PLC系统是一致的,这个结论也同样适用。对于不满足上述条件的脉冲信号,就必须考虑专用脉冲计数模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