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6ES7331-7NF00-0AB0性能参数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1.可靠性高
plc用软件代替控制系统中大量的和,接线可以减少到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十分之一以下,大大减少了触点接触不良的可能性。plc自身具有较强的自诊断能力,能及时报告出错信息,或停止运行等待修复。
plc主要模块都使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对cpu核心部件所需的+5v,采用多级滤波,并用集成稳压器进行调节。
plc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低,在环境温度-20℃~65℃、相对湿度为35%~85%情况下,plc都可正常工作。
2.抗干扰能力强
i/o设计具有完善的通道保护和多种形式的滤波电路,以抑止高频干扰,削弱各模块之间的干扰影响。在系统的输入/输出回路中,采用光电隔离等措施可有效防止回路间的信号干扰。
在plc中常采用“看门狗”来监视用户程序运行时间,以避免plc在执行程序过程中进入死循环或“跑飞”(plc执行非预定的程序)。只要循环超时,就会报警或作相应处理。
plc软件定期检测外界环境,当plc检测到偶发性故障时,立即把当时状态存入存储器,禁止对存储器进行操作,以防止存储信息丢失。一旦故障条件消失,就可恢复正常,继续原来的程序工作。对程序及动态数据进行电池备份,停电后,利用备份电池供电,使有关状态及信息不会丢失。
3.编程简单、系统设计修改调试方便
现在使用多的plc编程语言是梯形图。它符合大多数工厂企业技术人员的读图习惯,语言形象直观,易学易用。plc采用软件方法取代继电器控制系统中大量的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计数器等器件,使控制柜的设计、安装、接线大大简化。用户程序可以在实验室模拟调试,减少了现场调试的工作量。若生产设备更新或生产工艺流程改变,用户可通过修改其用户程序,从而可方便快速地适应工艺条件的变化。
4.模块化结构、通用性强,维护简单、维修方便
plc产品系列化、标准化、模块化,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无需用户自己再进行设计和制作硬件装置。
plc出现故障,维修也很方便。plc具有很多故障提示信号,本身还可作为故障情况记录,易于诊断。诊断出故障后可按模块查找,只需简单更换模块即可。
plc是将微应用于工业设备的产品,其结构紧凑、体积小、能耗低,重量轻。plc与继电器控制电路相比,体积减小95%以上,功耗减少70%以上。
该系统采用作为控制中心,完成pid闭环运算、多泵上下行切换、显示、故障诊断等功能,由调速方式自动调节水泵电机转速,达到恒压供水的目的。
一、前言
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变频器及plc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愈来愈广,plc与变频器的可靠性与灵活性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传统的水塔供水方式暴露了很多缺点:水的二次污染,用水高低峰的不平衡,管道阀门易损坏,维修保养费用过高等等。在此条件下各种恒压供水方式应运而生,其中由变频器、plc控制的方式尤为普遍,这种方式的特点:系统稳定,功能强大,变频器用于供水更加节能,广泛应用在多层住宅小区生活消防供水系统中,现在好多场合也有应用,比如中央空调系统、供水加压站、集中供热等,这种方式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已有很多的应用实例。本文介绍的系统在宝鸡某电厂家属区已从98年运行至今,系统稳定,性能可靠,得到了用户的肯定和好评。
二、系统组成:
1、原理框图:参见图一所示。
2、系统概述:
该系统由四台大泵(22kw)与一台小泵(5.5kw)组成;plc部分由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s7-200系列的cpu226,文本显示器td200组成;变频器采用三菱fr-a540系列,功率22kw。
用户所需的生活用水压力、消防用水压力、运行方式等参数在td200文本显示器上设定,压力把用户管网压力转换为0-10v标准信号送进plc模拟量模块em235,plc通过采样程序及pid闭环程序与用户设定压力构成闭环,运算后转换为plc模拟量输出信号送给变频器,调节水泵电机转速,达到恒压供水的目的。
该系统有各个泵的运行时间累计功能,通过plc的数据区保持可以断电记忆。每次起动时先起动1#小泵,当用水量超过一台泵的供水能力时,plc通过程序实现泵的延时上行切换,切换原则为当前未运行的大泵累计运行时间少的先投入;当压力超过时,plc通过程序实现泵的延时下行切换,切换原则为当前正在运行的大泵运行时间多的先撤出。直到满足设定压力为止。追求的终目标为压力恒定。
当供水负载变化时,变频器的输出电压与频率变化自动调节泵的电机转速,实现恒压供水。
系统还可通过plc的实时时钟自动定时供水,用户在td200上设定每天多6段(段数也可设定)定时供水,比如早上6:00到8:30,中午11:20到1:30等。
系统可动态显示各种参数,如设定压力,运行压力,水位高度,运行方式,实时时间,日历,各个泵的运行时间累计(**到秒),运行状态,故障信息等等。为了不使系统中td200画面显得死板,在plc程序中控制td200中的画面定时切换,动态显示;
系统还有故障自诊断功能,各泵发生过载、缺相、短路、传感器断线、传感器短路、水位下限、水压超高、水压超低、变频器故障等,都会有声光报警,td200上显示故障类型,通知设备维修人员处理,并可记忆故障发生时间及班次,以便追查原因及相关责任。
3、工作原理:
3.1 自动手动方式
(1)手动运行时,可按下按钮起动停止水泵在工频状态下运行,完全脱离开plc及变频器的控制,该功能主要用在检修及自动系统出现故障时的应急供水方式中。
(2)自动运行时,全部泵的运行依程序自动工作。
上行过程:当在自动运行方式时,按下td200上的起动软健,系统先起动1#小泵,plc程序控制模拟量模块em235给定变频器一固定频率输出,此时若用pid运算输出直接控制变频器则(设定压力大,运行压力为零,运算输出大)变频器依设定的上升时间运行,升速太快,系统冲击很大。等泵运行一会儿,管网压力积累后,再用pid运算输出控制变频器。具体时间和频率与管网系统有关,在现场调试时这两个参数在td200上设定调整。管网越大,时间越长。
当1#小泵到达50hz后,系统压力仍偏低,则延时一段时间后,系统靠plc程序把1#泵切换到工频运行,由plc输出一个开关量给变频器的mrs端子,变频器瞬间禁止输出,此时plc把运行时间少的泵变频接通后,撤掉禁止输出,相应的泵变频起动运行;延时切断1#小泵,系统中相应的一台大泵变频运行,压力自动调节,若系统压力平衡,则频率稳定在一个相对的范围,若频率到达50hz后压力仍然偏低,则再投入一台大泵,比较剩下的泵的累计运行时间,时间少的先行投入,以此类推。注意,上行中,只要有一台大泵运行,则1#小泵要断开,大泵与小泵运行时,小泵的效率很低。
下行过程:当系统压力偏高,变频器运行在18hz左右(18hz以下泵的效率很低,经验值)时,plc程序判断运行在工频状态的泵累计运行时间(若只有一台泵不作判断),运行时间多的泵延时先行撤出,在撤出的瞬间,plc控制变频器运行频率在50hz,要不系统冲击过大,容易有水垂现象,延时一会儿后,再把pid运算输出投入即可;以此类推。注意:下行过程中,到后一台大泵运行时,频率在18hz左右,系统压力仍然偏高时,则把1#小泵切换到变频运行。这种情况在夜间可能发生,当供水管网很大时,也许没有这个可能性。
三、注意事项:
1、该系统中有泵的工频变频上行切换,为了系统的快速响应,切换时间好越短越好,切换时时间差很小,各个泵的变频接触器与工频接触器好用可逆接触器,线路与plc程序中也要有互锁功能。以免发生意外短路事故。对系统或变频器造成危害。
2、变频器上行下行切换时间设定,如果设定值过大,则系统不能迅速对管网的用水量做出反应;如果设定值过小,则可能引起系统频繁的投入泵,撤出泵的动作;为此,plc程序中增加判断设定压力与运行压力在临界切换状态时,只要不超过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不做泵的切换。
3、变频器在上行切换时,必须要有瞬间禁止输出功能,变频器没有此功能可用自由停车功能;选择变频器时要注意这点
分析被控对象就是要详细分析被控对象的工艺流程,了解其工作特性。此阶段一定要与用户进行深入的沟通,确保分析的全面而准确。在控制系统设计时,往往需要达到一些特定的指标和要求,即满足实际应用或是客户需求。在分析被控对象时,必须考虑这些指标和要求。在全面的分析之后,就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准确地用工程化的方法描述被控对象,为控制系统设计打好基础。
1.系统规模
根据被控对象的工艺流程、复杂程度和客户的技术要求确定系统的规模,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模。确保硬件资源有一定裕量而不浪费。
小规模控制系统适用于单机或小规模生产过程,以顺序控制为主,信号多为开关量,且i/o点数较少(低于128点),精度和响应时间要求不高。一般选用s7-200就可达到控制要求。
中等规模控制系统适用于复杂逻辑和闭环控制的生产过程,i/o点数较多(128点到512点之间),需要完成某些特殊功能,如pid控制等。一般选用s7-300等。
大规模控制系统适用于大规模过程控制、系统和工厂自动化网络控制,i/o点数较多(高于512点),被控对象的工艺过程较复杂,对于精度和响应时间要求较高。应选用具有智能控制、高速通信、数据库、函数运算等功能的,如s7-400等。
2.硬件配置
根据系统规模和客户的技术对控制系统i/o点数进行估算。分析被控对象工艺过程,统计系统i/o点数和i/o类型。按照设备和生产区域的不同进行划分,明确各个i/o点的位置和功能。再加上10%~20%的备用量列出详细的i/o点清单。
3.软件配置
根据控制系统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软件,包括系统平台软件、编程软件。
上位机监控软件的选择。需考虑监控的点数限制;是否有报警显示、趋势分析、报表打印以及历史记录功能。
4.控制功能
要正确的进行控制系统的规模选择,要了解各家控制器的特性,比如性能参数、应用场合、行业解决方案,以及可靠性和通用性等。如何选择一个控制系统,一般遵循以下几点:
控制系统是否需要冗余、i/o信号模块是否需要冗余、通讯是否需要冗余。
控制点数有多少,包括数字量输入和输出点数、模拟量输入和输出点数。
被控对象工艺是否复杂,是否需要实现特殊功能,比如防喘控制等。
系统正常运行时,控制器的负载率是否有足够的工作裕量;i/o信号点是否需要一定的余量。
针对数字信号,是否需要隔离;考虑输入信号的电压和电流等级;输出信号是否需要固态继电器输出。
针对模拟量信号,是否需要安全隔离栅;信号的类型,电压型还是电流型;电压和电流的测量范围。不一样的信号类型,需要选择不一样的i/o信号模块。
用于温度测量的信号模块,考虑是热电阻还是热电偶。
信号模块是否需要在线带电插拔更换。如果需要,还需考虑附加特殊的背板插槽。
当系统和外部出现故障时,比如信号短路或锻炉,这时信号模块是否需要将输入输出信号自动切换到预先设置的安全值。如有要求,需考虑选用故障安全型的控制器和信号模块。
当需要和第三方设备通讯时,需考虑通讯距离的长短,以及相应的通讯接口协议等,选用不同的通讯模块。
针对系统中的重要连锁信号,是否需要特殊的soe模块,来记录信号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
熟悉被控对象是设计控制系统的基础。只有深入了解被控对象以及被控过程,才能够提出合理科学的控制方案。
1)分析被控对象。详细分析被控对象的工艺流程,了解其工作特性。此阶段一定要与用户进行深入的沟通,确保分析得全面而准确。
2)画出工艺流程图。经过步,应对被控对象的整个工艺流程有了深入的了解,为了更直观、简洁的表示,画出工艺流程图,为后面的系统设计做准备。
3)分析并明确控制任务。根据已经做好的工艺流程图,工程师可以把用户提出的控制要求转换为术语,对其逐一进行分解,并从控制的角度将其中的要求转化为多个控制回路。对于过程控制系统可用p&id图来表示其中的控制关系。
存储器按照存储方式可以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plc内部所使用的存储器,按其用途一般可以分为系统程序存储器、用户程序存储器、内部数据存储器。
(1)系统程序存储器用来存放系统工作程序(监控程序)、模块化应用功能子程序、命令解释、功能子程序的调用管理程序和系统参数等。这是plc正常工作的基本保证。系统工作程序是由plc生产厂家编制、安装并固化的。
注意:系统程序存储器直接关系到plc的性能,不能由用户直接存取。出于这种可靠性方面的考虑,plc的系统程序存储器都采用rom、eprom等用户不能进行修改的存储器。
(2)用户程序存储器是用来存放用户程序的。用户程序由用户编制,通过编程器输入。所谓“编程”就是编写plc用户程序。用户通过编制用户程序,控制生产过程。
通常plc产品资料中所指的存储器容量就是用户程序存储器。部分plc用户程序存储器盼存储容量是以“步”为单位进行计算。plc中的一步,指的是plc一条基本逻辑运算指令所占用的存储器容量。不同的plc,每步对应的实际存储器字节数是有所不同的。
用户程序一旦调试完成,除非设备的控制要求发生改变,才需要重新设计编写plc程序,否则使用者一般不需要更改程序。
(3)内部数据存储器是用来存放plc程序执行的中间状态与信息的。plc程序的中间处理结果等信息均存储在内部数据存储器中。内部数据存储器的存储容量与plc规模和指令系统有关。plc的规模越大,指令系统越复杂,内部数据存储器的存储容量也就越大。
内部数据存储器的状态在plc程序执行过程中发生动态改变,必须采用动态ram进行存储,其内容在关机时自动清除。但由于设备连续工作或断电恢复的需要,部分内部数据存储器可以用电池保持。
对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响应是有延时的,这就是滞后现象。plc输入/输出滞后时间又称为系统响应时间,是指从plc的外部输入信号发生变化到其控制的外部输出信号发生变化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它是由输入电路的滤波时间、输出电路的滞后时间、扫描工作方式产生的滞后时间组成。
plc在执行用户程序时,使用的是在输入处理阶段读入并存放在输入映像寄存器中的数据,而不是当时可能已经发生变化的外部电路的新状态的数据,造成了信号的滞后。
为了确保plc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无误地工作,一般情况下,输入信号的脉冲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
还应该注意一个问题是输出信号的状态是在输出刷新时才送出的。在一个程序中若给一个输出端多次赋值,中间状态只改变输出映像区。只有后一次赋值才能被送到输出端。
造成plc时间滞后是因为一个扫描周期内对所有的输出只刷新一次,还与电路特性有关,滤波电路的时间常数和输出触点的机械滞后。经分析,由扫描工作方式引起的滞后时间长可达2~3个扫描周期。
plc总的响应延迟时间一般只有几毫秒至几十毫秒,对于一般的系统是无所谓的。
为了减少plc的响应延迟时间,可以采用如下措施:
(1)选用扫描速度快的plc;
(2)选用延迟时间短的输入/输出模块;
(3)可以使用立即输入指令和立即输出指令,或者使用输入中断功能
简单讲,上电时,启动执行,进入plc扫描过程。从用户观点,plc扫描过程就是从输入模块读取状态信号放入过程映像区,开始调用循环。如果有事件产生中断,则调用相应的块(功能)进行处理。后把过程映像输出表送输出模块。plc可以被看作是在系统软件支持下的一种扫描设备,一直在循环扫描并执行系统软件设计好的任务。
plc整个扫描过程可以分为内部处理、通信服务、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5个阶段。
(1)内部处理阶段
内部处理阶段也称为系统自检阶段。内部处理过程是运行plc内部系统的管理程序,在这个阶段,plc完成硬件自检工作和将监控定时器复位等内部工作。如果通过自检,则执行后续功能,否则发出报警信号。该程序是生产厂家在plc出厂时就已经固化的,一般比较固定,与用户的控制程序无直接关联,其运行时间与用户程序运行时间相比要短的多。
(2)通信服务阶段
在通信服务阶段,处理链接服务功能。主要是plc建立、处理与远程i/o、上位计算机、其他联网plc、编程器以及各种智能装置的通信链接。当然,只有在系统中已配置了远程i/o和其他链接单元时,才进行此阶段工作。
(3)输入采样阶段
plc以扫描的方式工作,输入电路时刻监视着输入信号,按顺序将信号读入寄存输入状态的输入映像寄存器中存储,每一输入点都有一个对应的存储其信息的寄存器。输入寄存器与计算机内存交换信息通过计算机总线,并主要由运行系统程序来实现。plc内存有专门开辟的存放输入信息的映像区。这个区的每一个对应位(bit)称为输入,或称软接点。这些位置为1,表示接点通,为0表示接点断。由于其状态是由输入刷新得到的,它反映的就是输入状态。这个过程称为输入采样。该采样结果将在plc执行程序时被使用。
(4)用户程序执行阶段
plc的用户程序由若干条指令组成,plc从条指令开始,按顺序逐条对用户程序进行扫描。用户程序一般从输入映像寄存器、内部寄存器和输出映像寄存器中读取所需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再将程序执行的结果写入输出映像寄存器中暂存。
(5)输出刷新阶段
在执行完所有用户程序后,plc将输出映像寄存器中的内容送到输出寄存器中,并通过输出电路产生相应的输出,再去驱动用户设备。
为了便于理解plc程序的执行过程,通常也可近似的认为plc的扫描工作过程为3个基本阶段: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plc在运行模式时,扫描工作是不断重复的,也就是说,以上3个阶段是不断重复的,其输入和输出存储器不断被刷新。由于这个过程是**停止地循环反复,输出总是反映输入变化的。只是响应时间,略有滞后。当然,这个滞后不宜太大,否则,所实现的控制就不会及时,也就失去控制意义。为此,plc的工作速度要快。速度快、执行指令时间短,是plc实现控制的基础。事实上,plc的速度是很快的,执行一条指令,长则几微秒、几十微秒,短则零点几或零点零几微秒,这个速度还在不断提高。
同一个系统在各次扫描周期中,随着条件的不同,执行程序的时间会有变化,因为程序执行过程中,变量状态的不同,部分程序段可能不执行。
程序循环扫描一次的时间,不仅与每条指令执行的时间有关,与程序中所用的指令类型、指令条数有关
可编程控制器,英文称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简称PLC。PLC是基于电子计算机,且适用于工业现场工作的电控制器。它源于继电控制装置,但它不像继电装置那样,通过电路的物理过程实现控制,而主要靠运行存储于PLC内存中的程序,进行入出信息变换实现控制。
PLC基于电子计算机,但并不等同于普通计算机。普遍计算机进行入出信息变换,多只考虑信息本身,信息的入出,只要人机界面好就可以了。而PLC则还要考虑信息入出的可靠性、实时性,以及信息的使用等问题。特别要考虑怎么适应于工业环境,如便于安装,抗干扰等问题。
1.1实现控制要点
输入输出信息变换、可靠物理实现,可以说是PLC实现控制的两个基本要点。
输入输出信息变换靠运行存储于PLC内存中的程序实现。PLC程序既有生产厂家的系统程序(不可更改),又有用户自行开发的应用(用户)程序。系统程序提供运行平台,还为PLC程序可靠运行及信号与信息转换进行必要的公共处理。用户程序由用户按控制要求设计。什么样的控制要求,就应有什么样的用户程序。
可靠物理实现主要靠输人(INPUT)及输出(OUTPUT)电路。PLC的I/O电路,都是专门设计的。输入电路要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以去掉高频干扰。与内部计算机电路在电上是隔离的,靠光耦元件建立联系。输出电路内外也是电隔离的,靠光耦元件或输出继电器建立联系。输出电路还要进行功率放大,以足以带动一般的工业控制元器件,如电磁阀、接触器等等。
I/O电路是很多的,每一输入点或输出点都要有一个I或O电路。PLC有多I/O用点,一般也就有多少个I/O用电路。但由于它们都是由高度集成化的电路组成的,所占体积并不大。
输入电路时刻监视着输入状况,并将其暂存于输入暂存器中。每一输入点都有一个对应的存储其信息的暂存器。
输出电路要把输出锁存器的信息传送给输出点。输出锁存器与输出点也是一一对应的
这里的输入暂存器及输出锁存器实际就是PLC处理器I/O口的寄存器。它们与计算机内存交换信息通过计算机总线,并主要由运行系统程序实现。把输人暂存器的信息读到PLC的内存中,称输入刷新。PLC内存有专门开辟的存放输入信息的映射区。这个区的每一对应位(bit)称之为输入继电器,或称软接点。这些位置成1,表示接点通,置成0为接点断。由于它的状态是由输入刷新得到的,它反映的就是输入状态。
输出锁存器与PLC内存中的输出映射区也是对应的。一个输出锁存器也有一个内存位(bit)与其对应,这个位称为输出继电器,或称输出线圈。靠运行系统程序,输出继电器的状态映射到输出锁存器。这个映射也称输出刷新。输出刷新主要也是靠运行系统程序实现的。这样,用户所要编的程序只是,内存中输入映射区到输出映射区的变换,特别是怎么按输入的时序变换成输出的时序。这是一个数据及逻辑处理问题。由于PLC有强大的指令系统,编写出满足这个要求的程序是可能的,也是较为容易的。
1.2实现控制过程
简单地说,PLC实现控制的过程一般是:
图1.1PLC典型开机流程
输入刷新--再运行用户程序--再输出刷新--再输入刷新--再运行用户程序--再输出刷新……停止地循环反复地进行着。
图1.1所示的流程图反映的就是上述过程。它也反映了信息的时间关系。
有了上述过程,用PLC实现控制显然是可能的。因为:有了输入刷新,可把输入电路监控得到的输入信息存入PLC的输入映射区;经运行用户程序,输出映射区将得到变换后的信息;再经输出刷新,输出锁存器将反映输出映射区的状态,并通过输出电路产生相应的输出。又由于这个过程是停止地循环反复地进行着,输出总是反映输入的变化的。只是响应的时间上,略有滞后。当然,这个滞后不宜太大,否则,所实现的控制不那么及时,也就失去控制的意义。
为此,PLC的工作速度要快。速度快、执行指令时间短,是PLC实现控制的基础。事实上,它的速度是很快的,执行一条指令,多的几微秒、几十微秒,少的才零点几,或零点零几微秒。这个速度还在不断提高中。
图1.1所示的过程是简化的过程,实际的PLC工作过程还要复杂些。除了I/O刷新及运行用户程序,还要做些公共处理工作。
公共处理工作有:循环时间监控、外设服务及通讯处理等。
监控循环时间的目的是避免"死循环",避免程序不能反复不断地重复执行。办法是用"看门狗"(Watchingdog)。只要循环超时,它可报警,或作相应处理.
外设服务是让PLC可接受编程器对它的操作,或通过接口向输出设备如打印机输出数据.
通讯处理是实现PLC与PLC,或PLC与计算机,或PLC与其它工业控制装置或智能部件间信息交换的。这也是增强PLC控制能力的需要。
也就是说,实际的PLC工作过程总是:公共处理--I/O刷新--运行用户程序--再公共处理--……反复不停地重复着。
1.3可编程控制器实现控制的方式
用这种不断地重复运行程序实现控制称扫描方式。是用计算机进行实时控制的一种方式。计算机用于控制还有中断方式。在中断方式下,需处理的控制先申请中断,被响应后正运行的程序停止运行,转而去处理中断工作(运行有关中断服务程序)。待处理完中断,又返回运行原来程序。哪个控制需要处理,哪个就去申请中断。哪个不需处理,将不被理睬。显然,中断方式与扫描方式是不同的。
在中断方式下,计算机能得到充分利用,紧急的任务也能得到及时处理。如果来了几个都要处理的任务该怎么办呢?优先级高的还好办,低的呢?可能会出现照顾不到之处。中断方式不大适合于工作现场的日常使用。
PLC在用扫描方式为主的情况下,也不排斥中断方式。即,大量控制都用扫描方式,个别急需的处理,允许中断这个扫描运行的程序,转而去处理它。这样,可做到所有的控制都能照顾到,个别应急的也能进行处理。
PLC的实际工作过程比这里讲的还要复杂一些,分析其基本原理,也还有一些理论问题。有关人员如果能把上面介绍的入出变换、物理实现--信息处理、I/O电路--空间、时间关系--扫描方式并辅以中断方式,作为一种思路加以研究,弄清了它,也就好理解PLC是怎样去实现控制的,也就好把握住PLC基本原理的要点了
西门子6AV2123-2MA03-0AX0
拆除变频器的功能性接地
使用带 C3 电源滤波器的变频器时,请遵循以下章节指出的注意事项:
TN系统
TT系统
IT系统
前提条件
在拆除功能性接地前,务必断开变频器的电源。
警告
功率组件中的剩余电荷可导致电击危险
断开电源后请至少等待 5分钟,直到变频器中的电容器放电到安全电压水平。变频器断电后,其功率组件内仍有残余电荷,此时立即接触变频器可能会导致触电。
在拆除功能接地前,核实变频器接口上的电压。
拆除功能性接地螺钉
断开与基本去干扰模块的连接,FSH/FSJ
在未接地的电网(IT 系统)上运行变频器 FSH 或 FSJ时,必须断开功率模块的基本去干扰模块的接地连接。
步骤
拆下变频器的上盖板。
拧松四个螺钉 ①、②、③ 和 ④,但不要拆下螺钉。
向左滑动接地短接片 ⑤,直至短接片与接地点在螺钉 ③ 和 ④ 处断开连接。
以 6 Nm 的紧固扭矩拧紧所有螺钉。
已断开与基本去干扰模块的连接。
❑
注意
在未接地电网上运行时未取出连接片可损坏设备
在未接地电网(IT 系统)上运行变频器时,未断开基本去干扰模块的接地连接,可能会严重损坏设备。
连接到未接地电网(IT 系统)时,断开与基本去干扰模块的连接。